会员中心
根据全断面法、台阶法和 CRD 工法的实际施工顺序和区段实际地层分别建立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地表横向沉降槽曲线,如图 2、图 3所示。
图2 不同工法开挖隧道地表横向沉降槽曲线
Fig.2 Curve of transverse subsidence tank of ground surface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ethod
图3 洞桩法施工阶段地表沉降槽曲线
Fig.3 Curve of subsidence tank of ground surface of hole pile method construction stage
总体上 CRD 法施工对地表的沉降控制效果较好,由于本工程所在繁华城区,对周围环境安全控制要求极高,因此本区段根据地层和环境条件分别选用 CRD 法和洞桩法施工是合适的。
分析表明,洞桩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 31 mm,横向沉降槽范围为 55 m 左右,施工中地表沉降较大的是第一步导洞的开挖与第四步扣拱的施工,两者分别约占总沉降量的 40 %和 55 %。因此,严格控制第一步小导洞开挖,以及第四步中洞超前支护和扣拱,将会使地表沉降有效的控制在 30 mm 以内。